为什么要引入伪类与伪元素?
css引入伪类和伪元素概念是为了格式化文档树以外的信息。也就是说,伪类和伪元素是用来修饰不在文档树中的部分,比如,一句话中的第一个字母,或是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又或者是鼠标悬停在某个超链接上时要设置的样式。
什么是伪类,伪元素?
伪类:用于当已有元素处于的某个状态时,为其添加对应的样式,这个状态是根据用户行为而动态变化的。比如说,当用户悬停在指定的元素时,我们可以通过:hover来描述这个元素的状态。虽然它和普通的css类相似,可以为已有的元素添加样式,但是它只有处于dom树无法描述的状态下才能为元素添加样式,所以将其称为伪类。
伪元素:用于创建一些不在文档树中的元素,并为其添加样式。实际上,伪元素就是选取某些元素前面或后面这种普通选择器无法完成的工作。控制的内容和元素是相同的,但它本身是基于元素的抽象,并不存在于文档结构中。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before来在一个元素前增加一些文本,并为这些文本添加样式。
伪类的分类:状态伪类和结构性伪类
状态伪类:是基于元素当前状态进行选择的。在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元素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该元素会根据其状态呈现不同的样式。当元素处于某状态时会呈现该样式,而进入另一状态后,该样式也会失去。
常见的状态伪类主要包括:
结构性伪类:是css3新增选择器,利用dom树进行元素过滤,通过文档结构的互相关系来匹配元素,能够减少class和id属性的定义,使文档结构更简洁。
常见的结构性伪类包括:
常见的伪元素选择器:
注意:你会发现伪类元素使用了两个冒号 (::) 而不是一个冒号 (:),这是 CSS3 规范中的一部分要求,目的是为了区分伪类和伪元素,大多数浏览器都支持这两种表示方式。单冒号(:)用于 CSS3 伪类,双冒号(::)用于 CSS3 伪元素。对于 CSS2 中已经有的伪元素,例如 :before,单冒号和双冒号的写法 ::before 作用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的网站只需要兼容 webkit、firefox、opera 等浏览器,建议对于伪元素采用双冒号的写法,如果不得不兼容 IE 浏览器,还是用 CSS2 的单冒号写法比较安全。
伪元素的应用:
清除浮动:如果父元素的所有子元素都是浮动的,父元素的高度则无法撑开。可以通过对父元素添加after伪类撑开父元素高度,因为after就是其最后一个子元素。
代码如下:
.clear::after {
content: '';
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
画分割线:画一条如下的分割线
<style>
* {
padding: 0;
margin: 0;
}
.spliter::before, .spliter::after {
content: '';
display: inline-block;
border-top: 1px solid black;
width: 200px;
margin: 5px;
}
</style>
</head>
<body>
<p class="spliter">分割线</p>
</body>
计数器:使用CSS实现计数器,用到的属性有
代码如下:
<style>
.chooses {
counter-reset: letters;
}
.chooses input:checked {
counter-increment: letters;
}
.choose span::after {
content: counter(letters);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chooses">
<input type="checkbox">a
<input type="checkbox">b
<input type="checkbox">c
<input type="checkbox">d
<input type="checkbox">e
<input type="checkbox">f
<input type="checkbox">g
<input type="checkbox">h
<input type="checkbox">i
<input type="checkbox">j
</div>
<p class="choose">我选择了<span></span>个字母</p>
</body>
效果如下:
更多相关技术内容咨询欢迎前往并持续关注六星社区了解详情。
程序员编程交流QQ群:805358732
如果你想用Python开辟副业赚钱,但不熟悉爬虫与反爬虫技术,没有接单途径,也缺乏兼职经验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Python编程学习圈,获取价值999元全套Python入门到进阶的学习资料以及教程,还有Python技术交流群一起交流学习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