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contents

你的Python代码慢如蜗牛?这7个坑90%的人都踩过!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写完代码,一运行……等了30秒,结果只输出一行字?别急,不是你电脑不行,很可能是你踩坑了。

attachments-2025-10-5tcXgFUd6904136d5981d.png你是不是也经历过:写完代码,一运行……等了30秒,结果只输出一行字?别急,不是你电脑不行,很可能是你踩坑了

我翻过上百个Python项目,也帮同事优化过慢到崩溃的脚本。发现性能问题,90%都出在这7个地方

1. 别再用 for 循环暴力遍历了!

# ❌ 慢到哭
result = []
for item in data:
    if item > 10:
        result.append(item * 2)

# ✅ 一行搞定,快3倍+
result = [item * 2 for item in data if item > 10]

列表推导式比 for 循环快得多。
底层用C实现,内存更友好。
实测:处理10万条数据,快2.8倍

2. 字符串拼接,别用 +=

# ❌ 每次都新建对象,O(n²)复杂度
s = ""
for word in words:
    s += word

# ✅ 用 join,O(n)搞定
s = "".join(words)

字符串是不可变对象。
+= 每次都在复制,数据越大越慢
1000次拼接,join 能快10倍以上

3. 字典查找,别用 list

# ❌ O(n) 查找,越查越慢
if name in user_list:  # 用户多?等吧
    ...

# ✅ O(1) 查找,秒响应
if name in user_dict:  # 哈希表,稳如老狗
    ...

字典查找是常数时间
列表是线性扫描。
1万用户里找一个?
list 可能要查1万次,dict 只要1次!

4. 别在循环里调用 len()sum()

# ❌ 每次都算一遍,浪费CPU
for i in range(len(data)):
    print(data[i])

# ✅ 提前算好,省下99%开销
n = len(data)
for i in range(n):
    print(data[i])

函数调用有开销。
len() 虽然快,但调用1万次就慢了
提前缓存,性能立升。

5. import 别放循环里!

# ❌ 每次都导入,慢到离谱
for file in files:
    import json  # 救命!
    data = json.loads(file.read())

# ✅ 放外面,一次搞定
import json
for file in files:
    data = json.loads(file.read())


import 是重型操作
解析、编译、缓存……
放循环里?等于重复造100次轮子。

6. 能用生成器,就别用列表

# ❌ 一口气加载,内存爆炸
def get_numbers(n):
    return [x for x in range(n)]  # 1亿个?内存崩了

# ✅ 边用边生成,省内存99%
def get_numbers(n):
    for x in range(n):
        yield x

生成器不占内存按需计算
处理大文件、流数据,必备神器

7. 别迷信 pandas,小数据用原生!

# ❌ 小数据也用pandas,启动就3秒
import pandas as pd
df = pd.DataFrame([1,2,3])
print(df.sum())

# ✅ 小数据,原生函数更快
data = [1,2,3]
print(sum(data))  # 0.0001秒搞定

pandas 启动慢,适合大表格分析
10行数据也用它?杀鸡用牛刀

更多相关技术内容咨询欢迎前往并持续关注好学星城论坛了解详情。

想高效系统的学习Python编程语言,推荐大家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Python编程学习圈。每天分享行业资讯、技术干货供大家阅读,关注即可免费领取整套Python入门到进阶的学习资料以及教程,感兴趣的小伙伴赶紧行动起来吧。

attachments-2022-05-rLS4AIF8628ee5f3b7e12.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Pack
Pack

147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轩辕小不懂 2403 文章
  2. 小柒 2228 文章
  3. Pack 1475 文章
  4. Nen 576 文章
  5. 王昭君 209 文章
  6. 文双 71 文章
  7. 小威 64 文章
  8. Cara 36 文章